在巴基斯坦的西南角,曾经有一个名为瓜达尔的破败渔村,那里黄沙漫天,淡水匮乏,村民饮水都依赖驴车运送。然而,2002年,中国工程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命运。中国计划投资337亿人民币,在这里建设一个现代化港口。然而,雄心勃勃的计划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波折,长达14年的漫长建设周期,使得原本43年的租期,真正能够盈利的时间,仅剩29年。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许多人认为中国“血亏”。然而,事实的真相,远比账面数字更为复杂,这笔交易,实则蕴含着中国深远的战略布局。
一期工程,中国投入2.48亿美元,建成了3个深水泊位。然而,2007年港口刚一竣工,巴基斯坦却出人意料地将运营权转让给了新加坡公司。谁知,新加坡接手后,六年时间里几乎毫无作为,码头起重机锈迹斑斑,野草疯长,瓜达尔港彻底沦为一座“鬼城”。国际智库纷纷嘲讽道:“签了40年合同,三年不见一条船!”
2013年,巴基斯坦不得不赔偿新加坡违约金,将这个烂摊子重新交还中国手中。中方团队经过勘察,发现航道淤塞,设备老化,几乎需要从零开始重建。更令人头疼的是,租期已经过去了11年。
展开剩余80%重建的难度,远超新建。俾路支省的武装分子频频发动袭击,2024年,港口办公楼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10人死亡;2021年,达苏水电站项目遇袭,9名中国工人不幸遇难。工地的围栏上布满了弹孔,防弹衣成了工程师的标配。巨额资金如流水般涌入,14年间,累计投入高达337亿人民币,单是填海造陆,就移走了三座石山。
然而,账本之外,隐藏着更为惊心动魄的故事。当第一艘来自中东的油轮停靠瓜达尔港时,船舱里的石油没有像以往那样绕道马六甲海峡,而是直接通过管道输往新疆,原本12000公里的漫长航程,缩短至2400公里。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省20亿美元的运费,更重要的是,避开了美国海军控制的关键航道。
俄罗斯的嗅觉最为敏锐。2024年,西方制裁最为严厉之际,四艘运粮船悄然抵达瓜达尔港,卸下了45万吨小麦,帮助巴基斯坦缓解了粮荒。次年,乌拉尔原油开始从这里转运至东南亚,巧妙地避开了欧盟的禁运令。甚至,俄罗斯海军的护卫舰也堂而皇之地停靠在瓜达尔港,让印度恼羞成怒,直呼“后院被人插刀!”
巴基斯坦民众则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援建的友谊医院,每天接诊上千名患者,海水淡化厂让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自贸区内,35家工厂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组装电动车、加工海鲜,23万人领到了工资。
合同中,还隐藏着更为优惠的条款:中国独占运营利润的91%,前23年免交企业所得税,甚至连进口起重机都免税。巴方官员私下议论:“这么优惠的力度,总统签字时手抖没抖?”
最让美国感到恼火的是,历史似乎正在重演。1998年,美军也曾想租借瓜达尔港,但提出的条件是必须允许美军驻扎,控制巡逻队,这一要求当即遭到巴方拒绝。而中国没有提出任何军事要求,只签署了商业协议。如今,美国第五舰队只能在阿曼的基地里眼睁睁地看着中俄的货轮在眼皮底下穿梭。
当年,新加坡之所以选择放弃瓜达尔港,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他们担心瓜达尔港会抢走马六甲海峡的生意。如今,自贸区的冷库里堆满了来自伊朗的藏红花、阿富汗的松子,中亚的卡车排队等待装货。俄罗斯的粮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比走苏伊士运河节省20天,运费减半!”
当然,瓜达尔港并非一片坦途。俾路支省的枪声依旧时有发生。2025年5月,武装分子伏击了港口的运粮车,造成3名中国工程师受伤。1.5万名巴基斯坦特种兵将港口围得水泄不通,中俄安保小组每天都在核对情报。
铁路运输也成为了新的瓶颈。由于塌方等原因,中巴铁路的工期延误,陆运成本是海运的三倍。自贸区的老板们一边数着钞票,一边抱怨:“运一箱苹果到新疆,运费都够买十亩果园了!”
最近,沙特和阿联酋的商人频繁出现在瓜达尔港。他们计划将欧洲的奢侈品从迪拜运到这里,再通过中巴走廊运往新疆,比绕道印度洋快两周。巴方海关官员乐开了花:“抽成?躺着收钱!”
协议中明确规定:43年后,中国保留40%的股权。巴基斯坦交通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脱口而出:“到期?续约呗!中国把渔村变成金矿,我们又不是傻子!”
在瓜达尔港的调度室里,卫星图上货轮的光点密密麻麻,宛如银河。值班员指着一条通往中东的航线说道:“以前绕道马六甲需要25天,现在11天就能靠岸。节省下来的油钱,都够建三所小学了——当然,美军舰艇的跟踪费,我们也替他们省了。”
"
发布于:四川省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郑州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免费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