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
走进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明亮的汽车智能制造实训中心,这里是吉利产业学院的教学区,展现了现代化汽车制造的完整流程。
“汽车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由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汽车制造四大工艺板块构成,装配工位的工具配置及工艺流程,均按照真实的吉利汽车制造流水线1:1精心打造。”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杨正荣介绍。
在自动化控制教学点,焊接与喷涂机器人正舞动机械臂。指示灯精准闪烁,对应着焊点或喷涂点位。叠加虚拟车身背景,构建出沉浸感极强的混合现实学习环境,让学生们直观体验前沿技术,高效学习。
这种对前沿技术的沉浸式学习,正是贵州职业教育拥抱数字化的缩影。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教育形式、人才培养上向数字化转型,为实现更优质的教育提供强大动力。
近年来,贵州工商职院与华为等企业共建华为ICT学院,合作开设订单班,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实用型大数据人才。引入华为ICT全技术领域认证,并结合华为产教融合云平台中实时更新的华为大数据和云计算课程、实验、项目实训和企业案例等资源,开展项目式教学,实现人才定制培养和高质量输出。
贵工商职院大数据学院大数据系主任钟兴钢表示,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界限,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同样深度融合的还有生产一线。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的东佑电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里,智能制造实训生产线上先进的自动取料机械臂和AGV车等智能系统正在运行,学生们熟练地组装电脑主板、CPU、内存等核心部件。
“上午刚在智慧教室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论课程,下午就在生产线上实操。”该校大数据专业学生徐迅说,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新场景下学习前沿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大大缩短。
在顶层设计层面,数字化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省教育厅持续推动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创新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与保障。目前,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汇聚课程资源近2万条、实习企业2万余家及智慧校园应用200多个;9所院校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名单;在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方面,已汇聚国内外课程资源467门,上线虚拟实验项目超10项。
从沉浸式实训中心到真实生产线课堂,从订单式人才培养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构建,数字技术正为贵州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郑州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免费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